主页 > 华为imtoken无法安装 > 区块链:未来全球信用的基础协议

区块链:未来全球信用的基础协议

华为imtoken无法安装 2023-12-06 05:07:30

作者简介:作者是清华大学博士生,iCenter导师,比特币基金会终身会员。 基金会中国区合伙人。

《缺陷率》出版社:

区块链技术创造了一整套以前难以想象的新商业模式,赋予个人成为经济主体甚至参与货币发行的权利。

我们正在进入人类历史的一个新时期,许多人可以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,即区块链技术的应用,成为财富的主人。

比特币和q币的区别_Q币没用 比特币是未来的货币_比特币是货币吗简答题

2015年,阿里巴巴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召开研讨会,我应邀参加。 会议主题非常隆重,提出要建立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体系! 围绕这个话题,许多一流的中国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 我也深受启发,尤其是近几年区块链技术的兴起,似乎找到了这个目标的答案。 在讨论区块链能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什么之前,我们先来看看互联网会给金融带来什么?

首先,金融的核心无疑是“信用”的建立。 最原始的商品经济肯定是以物易物为基础的。 但毫无疑问,很快大家就发现,这样的交易成本是非常高的。 如果你拿了几车货物,但交易失败,你可能会被土匪抢劫。 不仅交易成本高,您还面临着高风险。 因此,大家认为要使市场经济更好地发展,就必须降低交易成本。 于是迅速过渡到使用信用建立交易的方式。 信用的建立是金融的核心。 当然,我们传统的信用机构无疑是由大多数“中心”建立的,比如中央银行、商业银行、法院、经济警察等。

但传统金融的问题是成本太高。 我个人喜欢骑自行车环游北京。 只要骑车100多公里不出京郊,金融生态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! 经常找不到ATM机,找不到银行网点。 我不太喜欢带现金,结果在京郊有一两次,住不上旅馆,吃不上饭,连水都买不到。

打个比方,这好比人体。 仅主动脉无法到达许多地方。 只需要毛细血管来滋养身​​体的许多地方。 如果一个人的毛细血管出了问题,就会患上各种疾病,非常严重。 因此,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如火如荼。 其实就像支付宝一样。 它的第一步是依靠大数据建立信用,这是前所未有的。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,我也去银行贷款过。 过程非常繁琐。 为了调查你的资产,你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你的家庭背景,然后再决定是否给你贷款。 据说当时银行所谓的小额贷款是500万。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数额? 因为成本降不下来。 所以光靠银行,别说山谷里没有ATM机,很多中小企业连贷款服务都拿不到。 于是,支付宝和余额宝突然冒了出来。 “信用”是基于互联网交易的大数据。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! 大数据金融基本上是建立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。 它使得信用建立的成本远低于传统银行存贷款的成本。 后来出现了P2P、众筹等,都使得降低信用建立成本成为一种趋势。

那么为什么需要区块链呢? 因为单纯依靠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来产生“信用”,让我们来看看传统金融出现的几个问题:

首先,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实际上形成了数据孤岛。 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都会提倡互联网的共享、开放、透明。 但实际上,他们会把自己拥有的大数据分享给他人吗? 现状的答案是否定的。 当前形势下Q币没用 比特币是未来的货币,大数据必然是每个企业内部的绝对资源,不可能无国界共享,这就导致了“大数据集中”的问题。

这样一来,互联网的发展就出现了一个悖论,与她的初衷背道而驰。 大数据的集中会造成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。 如果形成数据孤岛,大数据资源就集中在少数人手中,整个社会就无法形成循环。 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只能由少数数据控制者使用,作为大数据生产者的个人用户根本没有主动获取信用资源的能力。 ,这对全球市场信贷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十分不利。

其次,数据所有权现在不匹配。 每个参与者都会产生海量数据,尤其是在腾讯微信等软件上。 但大数据的所有权是否属于每个参与者? 参与者能否掌控自己的大数据? 答案是不。 尤其是在2016年初,发生了一件恶劣的事情:“百度卖”事件。 在百度上形成“吧”所产生的数据和资源的所有权应属于用户,包括“吧主”也是由参与用户选举产生的。 但是,百度可以向大众兜售大数据的好处!

同样,我们每天在微信上能产生多少数据? 我们每天生成的社交和交易数据应该属于生成它们的每个人。 根据互联网共享、平等、透明的精神,这种大数据产生了“全球信用资源”。

因此,新的创新必须解决的问题是:大数据必须能够共享和明确拥有。 从表面上看,这两点有些矛盾。 众所周知,第一代互联网解决了信息自由传输的问题。 “信息”本身可以复制,多次传递,而且是免费的,这个没有问题。 但是“资产”不能。 现实中,“资产”的所有权在流转过程中是唯一的,资产的所有权不能随便复制。 因此,如果按照第一代互联网TCP/IP协议来做,似乎每个人都无法在互联网上建立所有权和信用体系。 因为asset属性必须是唯一的,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复制就能复制的。 如果任何所有权都可以无限复制,没有人会相信,也就没有信用可言。

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。 中本聪认为,信用不能靠某个中心来建立。 因为过度中心化的任何结果都会产生信息不对称,就会出现利用中心化权力损害市场参与者和其他各方利益的情况。 因此Q币没用 比特币是未来的货币,比特币白皮书一开始就明确指出:我们要打造一个不需要第三方、不需要中介的支付系统,电子货币支付系统。 但这首先要解决资产所有权的唯一性问题,即不能重复支付。 否则,这种所谓的电子货币,只不过是一个存储的数字而已。 如果它还能被无数次复制,那它就没有信用价值。 在此之前,也有不少人尝试过建立电子货币体系。 类似的“Q币”显然是腾讯发行的。 一旦腾讯倒闭,Q币就一文不值了。 但“中本聪”号称打造的P2P电子货币支付系统,不信任任何中心,不需要任何第三方!

比特币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区块链技术。 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概念是“时间戳”。 “时间戳”本身并不是中本聪发明的,早就有国家时间戳中心。 例如,可以在合约上加盖“网络时间戳”,相当于证明。 即在这个时间点,合同的文本已经形成。 发生纠纷时,可凭此证明提起诉讼。 比特币系统中的每笔交易都带有“时间戳”,以防止重复支付。 因为盖上“时间戳”后,同样的资产是无法支付给第二个人的。 如果有人重复支付,时间会不匹配,系统会自动识别为非法交易。 唯一合法的交易只能是打上“时间戳”的交易,成功解决了双重支付问题。 这听起来很清楚,而且可以解决重复支付的问题,证明此时的财产转移是唯一的。 但问题是:谁来盖这个时间戳? 中本聪显然是市场的信徒,认为亚当·斯密提出的市场是由利己的人组成的。 一定要有一定的利益规则,盖上“时间戳”的就是所谓的“矿工”。 矿工每 10 分钟为整个网络中的每笔交易添加时间戳——会计。 他们也是利益驱动的。 矿工的利益是全网每10分钟只能争夺一次的记账权的唯一合法奖励。 谁赢得比赛,谁就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作为奖励。 同时,全网其他矿工必须同步记账,然后争夺下一个区块的记账权。 最初,这个奖励是 50 个比特币。 按照规定,每四年减半一次。 2013年减半为25个比特币。所谓区块链,就是这样一个区块一个接一个地链接起来形成的单向记账链。

比特币的区块链依靠消耗计算资源来为全网作证,重新建立信用体系。 大家经常在网上看到讨论,比如下一代的微信可能是什么,下一代的淘宝可能是什么等等。 在我们看来,下一代最有可能是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系统。 每个人在微信上产生的大数据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价值。 如果这些数据用Factom这样的系统加密形成新的数字水印(哈希),然后存储在比特币区块链上,每个人产生的大数据就无法被篡改,私钥就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,你也拥有自己大数据的所有权。 当我们任何人需要向银行借钱时,只需要将我们的公钥和私钥提供给全球任何一家银行,借方的信用状况就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到,让大家可以通过大数据+区块链获得全球信用。

阿里巴巴副总裁高红兵对我说:“传统的金融信用是建立在钢筋混凝土楼上的,银行非要盖楼吗?但未来的信用是建立在区块链数据上的。” 因此,区块链依靠全网分布式记账,免公证,建立共识数据库,是未来信用的数据构建。

想象一下未来。 比如你的出生证,房产证,结婚证等等,需要政府准备,貌似政府是可以承认的。 但是一旦越界,就会遇到无穷无尽的麻烦,包括合同。 越过边界后,合同可能不被承认或执行。 整个传统的信用执法系统成本非常高,包括法院、警察和腐败的可能性。 这些成本分摊到我们每个人身上。 但是,如果全网公证帮你证明的话,想造假几乎是不可能的。 否则就像刚才说的改时间一样,除非我有本事给大家改表。 以后大家公证一件事情,比如公证你们是情侣关系,一下子就变成了全网的事实。 几乎不可能修改,除非全网每一个矿工都修改,成本高得无法接受。 现在,如果要修改的话,我问比特币矿工,如果他们的世界要这样去篡改区块链上的数据,成本大概在十亿左右(随着时间还在快速增加)。 一旦成本高了,谁也不想作弊,因为付出的代价与得到的不成正比。

在新的时代,未来的信用和真实性将通过在全网公证某个协议来实现,依靠全网的每一台电脑都成为记账人。 这在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巨大的空间。 它解决了什么问题? 未来信用将依托大数据在区块链上由每个消费者产生。 正如北京市财政局局长霍学文所说:“区块链将成为全球金融的基础设施。” 这就是未来的信用建设。

比特币是货币吗简答题_Q币没用 比特币是未来的货币_比特币和q币的区别

区块链应用交流,请扫描上方二维码